2月4日,中俄發表聯合聲明,中國明確表示,愿與俄方強化能源戰略伙伴關系。
2月4日,中俄簽署了俄以過境哈薩克斯坦的方式向中國提供1億噸石油的協定,協定期限10年。中國西北部的工廠將對原油進行加工,以滿足中國對石化產品的需求。俄羅斯石油公司是對中國最大的石油出口商。自2005年以來,俄羅斯石油公司已向中國輸送了4.42億噸石油。
而在2月4日,中俄簽署了第二份天然氣長期合約,協議長達30年。合約規定,中國可從俄羅斯取得48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。該協議進一步加強了中俄天然氣互利合作,雙方可互通有無,在完成合約后,俄羅斯對中國的能源供應達到歷史最高。
2014年,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中石油簽署了第一份30年的西伯利亞管道天然氣供應合約。2015年,雙方就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的天然氣供應達成共識,今年1月,俄完成了該天然氣管道的建設評估,完成后可向中國供應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。
目前歐洲每年天然氣消費量為541億立方公尺,高于中國的331億立方公尺,但隨著中國逐步減少對煤炭的依賴,預計到2030年,天然氣消費量將增至526億立方公尺。甚至到2040年,中國的天然氣年消費量預計將達到620億立方公尺,到2050年超過石油,成為主要燃料來源。
而另一方面,由于疫情影響及俄烏局勢緊張,石油市場出現了緊張情緒。1月下旬,國際油價突破90美元/桶,創2014年10月以來的7年新高!由于市場需求回升,有關石油短缺或將導致供需失衡再次成為焦點。
有分析稱,國際油價大幅波動,有六個因素:
一是人們擔憂俄烏沖突會導致原油供應中斷。
二是OPEC增產控制。有分析稱,歐佩克是改變目前價格走勢的主因。然而,歐佩克進行增產控制,對外稱實際生產能力不足。
三是美國原油產量增幅有限、庫存處于下滑狀態。目前,美國原油產量比2020年初的創紀錄水平1300萬桶/天減少約200萬桶,而同期原油庫存也減少了近7000萬桶。
四是俄羅斯。2021年俄原油總產量約為1090萬桶/天,已經非常接近原油生產能力,基本上沒有增產空間了。俄石油部長諾瓦克表示力爭到2022年5月份,俄原油產量將回升至1133萬桶/天。即便如此,也難改油價上漲趨勢。
五是產油國政治動蕩。近來,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對OPEC成員國阿聯酋發動攻擊,中東地緣局勢惡化。1月31日,從伊拉克到土耳其的一條關鍵輸油管道因爆炸而暫停輸送,加劇了供油危機。
六是受美國冬季風暴影響,1月31日,美國中部與東北部遭遇嚴重暴風雪侵襲。而暴風雪侵襲德州,導致頁巖油重要產區二疊紀盆地原油生產受影響,促使西德州油價飆破90美元。此外,今年入冬以來的歐洲電力危機,也加大了取暖油的需求。
高盛分析師預測,今年第三季度油價將超過每桶100美元——到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攀升至每桶105美元。
FXTM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師楊傲正認為,OPEC與美伊關系的不確定性以及天然氣供應量下跌,油價今年可達3位數。他說,上半年因為疫情肆虐,各國貿易往來恢復以前的水平不太可能,所以油價很難出現明顯回落。
不過,美國能源資訊署(EIA)預測,今年平均油價約為每桶72美元,各大金融機構預測則在63至82美元之間,看法相當分歧。
國際能源署認為,今年石油消費量預計將從2021年的9620萬桶/天提高到9953萬桶/天,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。(井上蛙)
Copyright ? 青島東燃燃氣設備有限公司 All Rsssts Resved
網站地圖